页头
招生专栏导航
网络教育资讯

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相关特性和要求

作者: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时间:2016-01-23 08:49:47 阅读人数1160

互联网正在给教育界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。要想让“互联网+”教育更完美地结合,需要熟谙其新特点。

“互联网+”引发教育的全新变革

在互联网的信息互联阶段,电子邮件、电子论坛、文件传输、网络新闻等互联网应用方式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手段。网络的易互动特性,博客、微信等多种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了师生共同参与和表达的欲望。网络搜索为师生获取信息带来了便利性和精准度,网络传输信息的量大面广,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信息的需求,实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知情权,学生不需要通过教师的口口相传就能了解到海量的信息。教育需要更多与互联网特性相适应的文化氛围。

教育的开放文化必不可少

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包括:突破了时空限制,是缩小教育差距、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;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,是共享优质资源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;是没有围墙的学校,是实现全民学习、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;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,是降低教育成本、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平台。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是开放,各种门类的数据库纷纷建立,从国家的不同系统到不同行业,再到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,数据无不互相关联。互联网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开放文化,“互联网+教育”应该更注重“合作共赢、开放共享”精神的培育。“开放”是渗透到每个个体的文化精神。

团队协作精神应对网络开放的“接口”

互联网时代的模块化生产方式决定了协作必须成为主流,合作是成功的必由之路。时代要求每个个体都要留出开放的接口,并成为基于整体(全球)价值链的组成部分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,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,合作共赢、开放共享的精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来源:中国教师报





上一篇: 2015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

下一篇: 中国互联网+教育创新发展论坛2015年度盛典在京举行

页脚

京ICP备09080943号-1 版权所有: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 联系方式:400-900-6991
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振兴路18号 邮编:102249

京公网安备11011402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