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技术推动课堂创新的直播课,比如,思政直播课、文化直播课,以及晦涩艰深的“微积分”直播课等,都成为当下在线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。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,对教育的发展,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学习模式,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灵活学习;教学方式,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变成互动教学;学校形态,从教师在围墙内固定教室讲授,逐步发展成为教学资源在云端的知识传授大平台。
2016年,清华大学“雨课堂”加入了“移动终端”的元素,开启了移动学习的新阶段。而移动学习最迅速普及形态,就是手机直播课。在手机直播课堂上,“互动”是驾驭课堂的关键点,这是教育形态适应技术发展的创新与演变。
美国新媒体联盟与北京师范大学在《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》中,对未来五年推动高等教育转型的新兴技术判断,提出了十二项重要发展,“移动学习”是“一年之内”将产生影响的发展主题之一。
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,移动学习仍然处于起步阶段,它的发展依赖于政策、资金、技术、设计等多方协调一致的支持与服务。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6年针对高校信息化现状的专题调研发现,除了资金因素之外,专业人才和政策保障短缺也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。在这一影响因素中,政策保障除了依赖于领导的观念意识以外,同样依赖于专业人才的项目设计与计划制定,因此,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干预是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条件。综合分析,教师群体观念转化,是值得所有学校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。但是在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中,新兴技术,不论是大数据、虚拟现实,还是现在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,都无法取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、思辨能力、协作能力等的培养,这也是未来混合式教育发展核心的关键点。
当前,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下,高校应当首先考虑的是转变传统观念,提升教师的现代化素养、教师的信息化水平,以及教师职业的发展。如何全方位地帮助教师设计其课堂教学,采用创新的工具和技术提升教学质量,创建高质量内容的工具和教学方法,使用数据提高学习体验,以及课程宣传策略等,将是各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课题。
上一篇: 信息化社会的新兴教育形态
下一篇: 互联网+教育席卷全球:高校在线教育国际论坛成功举办